不久前,《北京市居民體育消費調查》公布,結果顯示,2023年北京市居民人均體育消費3834.9元,較2022年同期增加873.8元,增長率29.5%;對照《北京市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北京市居民人均體育消費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8.1%,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7%。2023年北京市居民體育消費總量為837.6億元,體育用品消費、健身休閑消費、體育培訓和教育服務消費、體育旅游消費、體育觀賽消費等成為人們體育消費的主要內容。
國慶期間,在北京舉辦的中國網球公開賽、WTT中國大滿貫與十一黃金周疊加,創造了可觀的經濟能量。今年中網總票房創歷史新高,達8000萬元,WTT中國大滿貫的票房也有近6000萬元,并帶動綜合消費額超5000萬元。大批京外及境外球迷來京觀賽的同時,帶動了北京市的旅游、酒店、餐飲等消費,為豐富大眾體育觀賽、樂享假期生活創造了新動能。
今年的成都馬拉松吸引了3.5萬跑者,其中,成都市外選手占比達74.3%。相關數據顯示,比賽日前后成都的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超六成,酒店預訂量同比翻番,旅游門票銷售量同比增長365%。
將賽事流量變為城市留量,已成為更多人的共識,越來越多的城市通過舉辦體育賽事等,促進城市經濟發展。今年5月在上海舉辦的奧運會資格系列賽,吸引境內外觀眾4.5萬人次,直接經濟效益達6.43億元,間接經濟效益達14.02億元。
通過一系列數據不難看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眾的消費理念已從單純的產品消費,逐漸轉向體驗消費等,這恰恰與體育消費契合。今年,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在體育消費方面明確提出,盤活空置場館場地資源,引導社會力量依法依規改造舊廠房、倉庫、老舊商業設施等,增加體育消費場所。鼓勵舉辦各類體育賽事活動,創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賽事品牌,申辦或引進有影響力的國際頂級賽事,培育專業化運營團隊。引導各地推出特色鮮明的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積極發展冰雪運動,持續推動冰雪運動在全國普及發展。深化促進體育消費試點工作,培育一批國家體育產業和體育旅游發展載體。
相關專家指出,我國正處在服務消費較快增長階段,服務消費增速快于商品消費,但與高收入經濟體相同發展階段的平均水平相比,我國目前服務消費占居民消費比重仍然偏低,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體育消費作為新興消費領域,是現代服務性消費、生活性服務消費的重要內容。更好促進體育消費,推動經濟增長,要進一步豐富賽事活動內容,特別是新興項目活動供給。全民健身已成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新興體育項目更受喜愛,參與人數逐年增多。在做好傳統體育項目發展的同時,進一步豐富新興體育項目,加大各類賽事活動供給,讓大眾有更多項目和賽事可以參加,將有效拓展體育消費領域。
要做好“體育+”融合發展。“體育+旅游”“體育+娛樂”“體育+培訓”等,可進一步延伸體育消費的服務鏈條,豐富體育消費內容。對大眾而言,不論是參賽還是觀賽,既能帶動體育消費,也能促進餐飲、休閑、住宿等消費。跟著賽事去旅行,跟著賽事去體驗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美景美食,“體育+”融合發展,實現的是和諧共贏,帶來的是共同繁榮。
此外,還要拓寬體育消費的空間,通過打造體育服務綜合體,增加體育場館、健身空間等,在解決群眾“健身去哪兒”問題的同時,為擴大體育消費奠定基礎。
體育消費一邊連著經濟、一邊連著民生。大眾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和對健康的追求,為體育消費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只有滿足大眾需求、創新發展模式、拓寬消費空間,才能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發展,讓體育消費更火更熱。
(王燦)
編校:陸秋萍
審核: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