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發展為體育帶來更多可能。在運動促進健康理念深入人心的同時,體育科技產品不僅為人們的體育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也讓運動更加安全有效,為群眾健康保駕護航。
可穿戴設備監測健康
可穿戴設備的出現,讓運動變得“可量化”。“今天慢跑5公里,平均配速6分08秒,平均心率140,消耗能量450卡。”在北京天壇公園跑步的李曦向記者展示自己的運動手表上記錄的跑步數據,“有了運動手表,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到自己的配速和消耗的卡路里,運動效果清晰可見。同時心率監測確保始終在安全范圍內跑步。”
跑步人群根據目的不同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減肥減脂為目的,第二類以健康為目的,想維持或者提高自己的健康狀態,第三類是想提高自己的跑步技術,參加路跑馬拉松等賽事。目的不同,在跑步中的強度也不一樣,如何界定自己的運動強度是否科學,近年來在運動人群中逐漸普及的運動手表或手環就能幫忙。
最大攝氧量是反映心肺功能的一項綜合指標,同時也是衡量有氧耐力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了解自己的最大攝氧量是評估自己的運動能力和耐力進步程度的重要指標。過去最大攝氧量測試需要在實驗室中測出,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只需要戴著有此功能的運動手表在戶外跑幾次,每次跑10分鐘以上,就可以獲得數據結果。
對于進行網球、羽毛球、高爾夫等揮拍運動的人群,運動手表可以記錄在運動時的揮拍速度、跑動距離,以及正手反手的情況,可以通過手機中反饋的信息不斷改善技術,提高自己的運動成績。
“可以了解自己整體的健康水平,這對于運動安全至關重要。”李曦認為,運動手表是身邊的“健康助手”,能夠讓自己更科學地運動,“包括睡眠,運動當天如果睡眠質量不佳,深度睡眠時間減少,運動手表會發出提示,告訴我運動過量,需要及時休息。”
小工具幫助恢復放松
運動過后乳酸堆積會阻礙血液流通,造成肌肉酸痛。運動后的肌肉放松能夠改善血液循環,減緩疲勞和運動損傷。想要快速恢復肌肉正常,一些帶有科技感的小工具可以更好地恢復放松,讓運動更具體驗感。
騎行愛好者王令在長距離騎行后,會使用帶有電極片的放松貼,幫助放松運動后疼痛的部位,這個從運動康復師那里學到的方法幫助他緩解了運動后的不適感。“騎行完后,臀部、大腿、肩部都會比較酸痛,如果不進行放松牽拉,可能需要幾天甚至一個星期才能恢復,現在通過肌肉放松貼對肌肉進行刺激,配合自己的主動放松,能夠更快恢復。”王令說。
對于肌肉放松,應用更加廣泛的筋膜槍也是很多人的選擇,筋膜槍可以通過對肌肉的快速放松達到減輕疲勞的目的。不過在使用筋膜槍時,要注意將按摩頭對準肌肉群,在肌肉上放松,避開關節、脊柱等敏感區域。剛開始使用時,建議先從低檔位開始,逐漸適應后再增加強度。按四肢順序從上到下放松,如果用筋膜槍放松同一個部位,在同一個位置停留的時間不要超過一分鐘。
高科技裝備豐富運動選擇
運動的姿態和運動中的動作是檢查運動是否規范的重要標準,規范的運動動作可以更好地保護大家遠離損傷,獲得更好的運動效果。“健身魔鏡”就是人們在居家運動時選擇的“AI教練”。“我覺得‘健身魔鏡’最大的價值不是提供課程,而是通過攝像頭看到我的動作模式,通過AI判斷是否標準。”運動愛好者小蔡說,基于標準進行糾正滿足了運動愛好者的個性需求。
此外,隨著科技的進步,運動類的手機應用也陸續開發了AI伴跑和3D評測功能,給運動愛好者增添了許多樂趣。還有VR眼鏡、頭戴式VR一體機,可以在虛擬世界中進行滑雪、拳擊、網球等體驗,也豐富了大家的運動選擇。
(記者 劉昕彤)